咨询
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自我心理学
自体/主体间
依恋理论
拉康
实操技能
家庭治疗
动力模型
萨提亚经验模型
代际模型
米纽钦结构模型
策略模型
米兰系统模型
叙事模型
行为认知模型
后现代建构模型
心理教育模型
案例术语讲座
认知行为
CBT认知行为疗法
BA行为激活
REBT合理情绪
ST图式疗法
现实疗法
正念内观
ACT接受与现实疗法
DBT辩证行为疗法
CFT慈悲聚焦
人本存在
存在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
PCT当事人中心
聚焦疗法
格式塔疗法
其他疗法
意象对话
TA沟通分析
催眠
心理剧
分类诊断
抑郁
焦虑
强迫
双相及相关障碍
PTSD
性欲倒错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学
新闻科普
心理学视频
心理百家
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院系
心理学人
心理人专栏
心理咨询师
心理园地
日志博客
活动
小组
生活
社会心理
生活心理
电影评论
心理测试
书籍
科普入门
励志自助
育儿教育
咨询治疗
分支
应用
书籍标签
网址
课程
心理学标签
» 客体关系
类别
标题
最新排序 /
点击排序
李小龙
客体关系学派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家
当科胡特(Kohut)开始构建自体心理学大厦时,英国的客体关系理论家们也已经或开始关注一些同样的问题。回顾两者对精神分析的贡献颇有意味。科胡特在他的著作 (10197次查看)
Sep-05-2009
心理动力模型
投射认同理论在伴侣治疗中的运用
李孟潮 素萼金英喷露开, 倚风凝立独徘徊。 应思潋滟秋池底, 更有归天伴侣来。 ――齐己,《观 (8633次查看)
Aug-23-2009
俄狄浦斯情结
阅读俄狄浦斯情结
摘要精神分析将俄狄浦斯情结作为精神病理学的核心,对这个概念的讨论是与精神分析本身的发展共同延伸的。首先,弗洛伊德采用了这一情结来表达儿童对父母的爱与 (33996次查看)
Aug-21-2009
俄狄浦斯情结
一分为三――客体关系学派的俄狄浦斯解读
引言: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虽然弗洛伊德本人并未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资源中系统地阐述俄狄浦斯情结,但他却将其视为神经症患者的“核心”情结,并同 (5745次查看)
Aug-21-2009
上一页
1
2
3
4
查看
客体关系
的书籍